“未来,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电机可能采用新一代碳化硅功率芯片控制,这要求薄膜具有更高的耐温性和耐电晕寿命。为此,我们正在开发下一代薄膜产品。”在日前举行的“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湖南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华鑫”)总经理、首席专家张步峰博士作主题报告时透露。
张步峰所说的薄膜,名为高性能聚酰亚胺(PI)薄膜。薄膜通体金黄、薄如蝉翼,虽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是战略性新材料“金字塔尖”的材料。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都离不它。我国曾持续对其制造工艺进行攻关,然而50余年未有成果。
“以前,别人卖给我们多少材料,我们才可以造出多少辆列车。而当我们制造出这种薄膜后,想造多少辆列车,就都能自己做主!”时代华鑫董事长汤海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5月24日,时代华鑫的一间千级洁净厂房中,幅宽2100毫米的高性能PI薄膜智能产线满负荷运行。
计量好的原材料被自动“投喂”到产线机器中,伴随着辊轴以每分钟近30米的速度非常快速地旋转,在催化剂和脱水剂作用下,经低温聚合反应,制成的薄膜从钢带上缓缓剥离。
“2024年12月发布的CR450动车组样车,其永磁牵引电机上就用了我们的高性能PI薄膜。这种薄膜既耐高温又耐电晕,保障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张步峰说。
时间回到2010年前后,我国铁路建设迎来高峰期。“铁路线开通后需要大量列车投入运营,但能造多少辆列车,不是中国说了算。因为列车的‘心脏’——牵引电机,需要用高性能PI薄膜作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而当时这样一种材料只能依靠进口。”汤海涛解释,“换句话说,我国列车生产数量取决于国外供应商愿意卖给我们多少材料。”
20世纪60至80年代,我国先后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科研攻关,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2004年,团队开始寻找它的国产替代产品,但在市场上难觅踪迹。2010年,作为买家的他们,被逼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制造高性能PI薄膜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热亚胺法和化学亚胺法。“2013年,我们建成了一条热亚胺法制膜生产线,但实践证明这条路行不通。”张步峰说。
原来,美国杜邦公司对其自主研发的耐电晕PI薄膜“三层结构”启动了全方位专利保护,这一“封锁”使得我国只能尝试制造单层结构的高性能PI薄膜。和国内其他制膜厂家一样,张步峰团队应用热亚胺法制造出的单层结构高性能PI薄膜,虽然外观上与国外产品相差不大,但在应用可靠性方面却相差甚远。
其后,团队果断开启化学亚胺法的探索。2015年,他们搭建起化学亚胺法制膜中试平台。这一次,他们获得了成功,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性耐电晕PI薄膜制备技术路线毫米的化学法高性能PI薄膜生产线建成,并于次年正式投产。“在这一制约中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制造领域,我们不再技不如人,也不再受制于人!”汤海涛倍感自豪。
如今,他们制造出的国产高性能PI薄膜,正逐步在我国航天航空和舰船动力等领域实施国产化替代。
随着时代华鑫突破了化学亚胺法制造单层结构高性能PI薄膜的工艺,散热PI薄膜的制造也迅速取得成功。
在时代华鑫参观展陈区,记者看到,一卷200微米厚度的散热PI薄膜样品静静陈列着。经2700℃高温烧制,它可被制成世界上最厚、达100微米的人工石墨膜。由石墨膜制成的柔性导热人工石墨片,是笔记本、智能手机等电子终端散热的核心材料。
时代华鑫制造的散热PI薄膜,竟在与美国杜邦、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SKC等三大顶尖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三星公司新产品的独家供应商,并吸引了苹果、华为、小米、OPPO等慢慢的变多的厂商寻求合作。
究竟是什么让时代华鑫的散热PI薄膜获得国内外知名手机制造商的青睐,让世界用上了中国的“黄金薄膜”?
“我们不断突破行业对这类薄膜厚度的‘定义’,成为了标准制定者。”张步峰说。
2018年以前,用来制造人工石墨膜的散热PI薄膜的厚度“天花板”是75微米。“薄膜越厚,热通量越大,散热也越快。但薄膜越厚,经高温烧结后膨胀也越快,这让超过75微米厚度的散热PI薄膜烧结出的石墨膜容易粉化,无法成型。”张步峰解释道。
石墨的膨胀主要由PI薄膜烧制过程中内部产生的气体释放引起。想要避免这种剧烈膨胀,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些“无处可逃”的气体快速释放。
为此,团队发明了碳纳米管改性薄膜技术,巧妙利用碳纳米管的中空特性和石墨层间的搭桥特性,有效调控气体的释放速度,成功解决了超厚PI膜石墨化过程中排气困难等行业难题。
2019年,团队在全球率先开发出了90微米以上的超厚型产品,可制备出50微米以上的高功率人工石墨膜。
厚度的突破,让人工石墨膜从最先仅用于功率器件辅助散热,逐步成为了金属均热板的“替代者”。2024年,时代华鑫在全球再次率先开发出了导热系数达2000W/(m·K)以上的超级导热人工石墨用PI原膜,将传统材料导热系数提升了70%,并且最厚可达230微米,持续引领着行业技术的发展。
在时代华鑫厂区,我国第二条2100毫米超大幅宽化学亚胺法生产线正在抓紧组装产业设备。与其已有的两条产线不同的是,这是一条从设计到设备制造、工程化、生产技术全面实现“中国造”的产线。
时代华鑫在第一条化学亚胺法制膜产线建设时,曾购置了国外厂家的核心制膜装备。然而,在调试过程中,他们发现,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并非他们“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的国产设备,而是进口的核心制膜装备。
如果说第一次的产线建设让他们多少有些意外,那么2018年启建2100毫米超大宽幅薄膜生产线,则彰显了时代华鑫走上单线产能突破之路的决心。
当时,国外同行相同幅宽的产线吨。凭借对制膜工艺和装备技术的全面掌握,团队大胆进行设计创新,使单线吨。这一新的装备技术升级,不仅让公司迅速缩小了与国外同行的规模差距,更让中国在全球高性能PI薄膜生产中拥有了同幅宽单线年产量最高的产线。
两次产线搭建的经历,让团队深刻认识到,装备国产化是保障高端战略原材料供应链安全的唯一路径。“我们要完全解决潜在风险!”张步峰说。实现全面国产化后,新产线整体制造成本预计比此前降低了60%。同时,新产线大幅度缩短了从核心设备制造到投产的时间,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时代华鑫的超大幅宽高性能聚酰亚胺(PI)薄膜的全国产化产线基本组装完成,即将进入调试。”张步峰表示。
“时代华鑫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我们的祖国50多年都未能攻克的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评价道,“他们不仅在技术深度上有积累,更在自主技术创新的高度上实现了突破。了不起!”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孙红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广大外贸企业应变求新,各项帮扶企业的政策落地见效,货物贸易实现“量质齐升”。展现出中国外贸独特的韧性和活力。…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王连香)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今年1至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